专业师资培养体系
教学团队建设采用阶梯式培养模式,所有候选教师需完成120小时专业培训。选拔标准包含三个核心维度:计算机学科背景验证、实际项目开发经验核查、教学能力专项测试。
教师能力发展路径
预备教师需完整参与三大实训阶段:教学理论研修(40课时)、课程内容精讲(60课时)、教学场景模拟(20课时)。考核体系包含书面测试、课堂实录评估、家长角色模拟访谈等多元评价方式。
教学质量保障机制
建立月度教学复盘制度,采用AI课堂分析系统跟踪教学效果。每位教师配备专属成长档案,记录教学数据、学生进步曲线、家长反馈等关键指标,确保教学水平持续优化。
课程体系架构解析
启蒙阶段课程设计
采用可视化编程工具入门,重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。课程模块包含:基础指令认知(12课时)、流程控制理解(18课时)、简单算法实现(24课时)。教学载体融入动画元素与游戏化场景。
进阶训练模式
过渡阶段采用混合编程模式,同步训练模块化思维与代码编写能力。特色教学内容包括:双模式对比教学(8周)、程序调试专项训练(16课时)、项目式学习实践(4个完整项目)。
高阶应用培养
完全代码编程阶段着重真实问题解决能力,包含APP开发全流程教学(需求分析→原型设计→代码实现→测试发布)、数据结构专题讲解、算法竞赛预备课程三大核心模块。
教学实施特色
双模教学系统
线下课堂强调师生互动与即时反馈,线上平台配备智能代码检测系统。教学资源库包含300+个场景案例,支持实时代码比对与错误定位,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。
学习效果可视化
自主研发的学习进度追踪系统,定期生成多维学习报告:代码规范度分析(每周)、逻辑结构优化建议(每单元)、综合能力雷达图(每月)。家长端可实时查看学习轨迹数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