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述主题 | 核心理念 | 实践价值 |
---|---|---|
绿水青山论 |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 | 指导区域绿色发展规划 |
生态民生观 |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 | 环境治理决策依据 |
从2013年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系统阐述到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战略部署,"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"的论断不断丰富发展。这一理论突破传统发展思维定式,在浙江安吉余村等地的实践中验证了生态价值转化路径。
关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论述,在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等生态保护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。这种整体性治理思维打破了部门分割的管理模式,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撑。
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,正是"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"要求的具象化体现。典型案例数据库的建立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实施,使生态追责机制真正落地。
从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到生物多样性公约,中国方案在国际环境治理中持续发挥建设性作用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,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