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培养计划构建三维教学模块,包含造型基础、色彩构成、创作实践三大领域。造型基础模块着重石膏素描、人体速写等传统技法训练;色彩构成模块系统讲解水粉、丙烯等媒介的特性与应用;创作实践模块则通过主题创作培养学生艺术表达能力。
教学阶段 | 核心内容 | 能力目标 |
---|---|---|
基础夯实期 | 透视原理/明暗关系/构图法则 | 掌握造型基础能力 |
技能突破期 | 色彩理论/材质表现/场景写生 | 提升专业表现水平 |
创作冲刺期 | 主题创作/作品集指导/应试模拟 | 形成个人艺术风格 |
采用双师指导模式,专业美术教师负责技法传授,院校毕业导师进行升学规划。每周设置专题研习工作坊,定期邀请中央美术学院、中国美术学院等院校教授开展大师课。建立个性化学习档案,每月进行作品会诊与提升方案制定。
实施弹性时间管理,专业课程集中在上午进行创作训练,下午安排语数外等文化课程。建立艺考文化课专项题库,研发适合艺术生的记忆方法与解题技巧。定期举办文专协调会,根据学生阶段性测试结果动态调整教学侧重。
每日不低于4课时专业训练
周末模考与讲评
每月校外写生实践
定制化教材研发
错题管理系统
专项突破工作坊
选拔流程包含作品初审、现场命题创作、艺术素养面试三个环节。重点考察学生的观察力、表现力与创新思维,同时评估学习潜力与发展可能性。对于专业基础薄弱但具备强烈学习意愿的申请者,设置预科培养通道。